[随笔] 毁誉参半“相亲角”

[复制链接]
锕呆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21-2-4 16: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
作者简介:戴冠伟:祖籍巴蜀,生于津沽芦台。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杂文研究会会员,《宁河商务》主编。已有《俏不争春》、《放歌七里海》、《天上的丑陋》、《抓铁踏石》文集问世。
毁誉参半“相亲角”
作者¦戴冠伟

初始,为这篇稿子拟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题目,细一琢磨,连自己都觉得太有点老掉牙的味道,但汉语中的有些表述却有非凡的生命力,像老人代儿女相亲这件事,不如此命题便不足以揭示其中的本质面目。后来还是觉得应该直奔主题,于是便有了现在的标题。在广州,每逢周末,沿着天河公园翠微湖岸边行走,路边挂着上万份青年男女的个人资料,老人们在其间逡巡,交头接耳,为家中的儿女找对象。他们的孩子以70后、80后居多,也有为刚毕业的孩子未雨绸缪的,这颇为独特的老年人相亲角,不止在广州,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规模不等地自发形成,称得上城市一道蔚为大观的风景线。

微信图片_20210204160422.jpg

给孩子相亲不是一件轻松活,因为在诺大的城市中仅此一处,途中的舟车劳顿是避免不了的,加上等、换车一类情况,有些路远的老人到达现场需要两个多小时。不少婚介混在人群中抄电话号码,老人们不得不出面制止,因为孩子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会引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就这样,这些老人们逢人就问,见人就聊,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许多老年人已经风雨无阻地坚守了两三年之久。

微信图片_20210204160428.jpg

如果只是这样一些轻微的体力付出,老人们似乎也能承受,然而对这些父母们来讲,更让他们心力交瘁的却是对相亲条件的斟酌考量,特别是有的老人总也回避不掉敝帚自珍的心态,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才貌双全,无奈一直碰不上合适的人选,寻寻觅觅中便晃悠到了三十多岁,随之便产生了相亲市场上结构性的矛盾,即大龄优质女孩与低收入男孩成为了相亲中的老大难。而且,在对各项条件的遴选中,学历常居首位,身高也成了刚性要求,自己的女儿一米六,男方怎么也得比女儿高12厘米以上吧,差一公分也不行,就像政府有文件规定似的。

对于收入,老人们真的不太计较,他们基本上不求几十万、上百万收入的那种,只要稳定就行。所谓的稳定当然不包括创业,只要听到对方在创业,不少父母会毫不犹豫地免谈。说到颜值,老人们也总结出一套经验,尽管本人没有到场,看对方父母的长相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如果父母相貌端正,孩子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更有精明人还会研究相亲父母的沧桑程度,如果父亲比母亲沧桑许多,就说明男人一辈子将女人照顾得很好,假如找到这样的家庭,自己的女儿也不会受到多大委屈。
微信图片_20210204160434.jpg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可为当代社会学家撰写一本相亲学提供唾手可得的事例和素材。当然,我们并不采信那种将相亲角抨击为封建恶势力卷土重来的情绪化观点,但“家长相亲”一方面体现出父母对子女生活的关切之深,却也暴露出许多家长理所当然地把子女的婚姻当作自己附属品的心理。显而易见,老人们对自己孩子未来较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期待,远远地超过了对他们人文情怀的培养,这不能说不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再从年轻人方面看,愿意过度享受恋爱中的卿卿我我和非诚勿扰,从而罔顾家庭义务、不屑柴米油盐,暴露出他们自我价值的膨胀与责任感的缺失。这样,一个任何家庭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需要现出如此巨大的孔洞,利益攸关的父母们披挂上阵便在情理之中了。既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我们怎么也不能对其进行一味地干涉甚至粗暴地禁止,只有不断过滤掉其中非理性的杂质,才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

来源:芦台微生活公众平台

发呆,也是一种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