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宁河理论武装微信平台
丰台镇位于宁河县最北部,距县城芦台30公里,辖28个行政村,现有3万人口。全镇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7.39万亩,境内水资源丰富,有蓟运河、还乡新河、小新河等结成水网;道路运输畅通,丰李公路、滨玉公路、梅丰公路贯穿全境,分别与县城及丰润、玉田、唐山、丰南相连,经县城——芦台镇,通过京山铁路、津榆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等可与天津市区、北京以及华北、东北等地连通,对外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还乡河畔帆影动,小镇静静炊烟升;六门夕照生紫气,古寺十里听晚钟;霜天晓月天尊影,处处荷香送暖风;五里卧龙千棵柳,清风细雨听蛙鸣;茶余信步双桥渡,黄莺鸣柳刘家茔;七桥渔火歌唱晚,户户妙手绘丹青”。这是一首《丰台十二景 》诗文,诗中既描绘有还乡帆影、卧龙垂柳、荷风送暖的古镇风光,又描写了六门夕照、古寺晚钟的人文建筑,同时也记录了渔歌唱晚、妙手丹青等生活劳动场景,综合反映了解放前丰台镇的自然风光、建筑古迹、文化艺术、历史掌故,集中展现了明清之际丰台古镇繁荣昌盛的历史景象。
丰台镇历史悠久,据《宁河县志》记载:早在商周时期,丰台镇一带已有土著居民活动。解放初期,丰台镇还曾出土过一件新石器时期的古玉饰件。
丰台建镇于永乐二年(1404年),原隶属丰润县管辖,为丰润县重镇。清时,丰润县在丰台镇设有巡检司衙门、县河道衙门。直到1949年3月,丰台镇才划归宁河县。
丰台镇自古设有水陆码头,商贸发达、物产富庶、文艺荟萃,早在清康熙时就有“京东首镇”之誉。清末民初,丰台镇内共有大小庙宇近二十座,并建有六道城门、七架名桥,城内计有商号三百余家。丰台镇自古设有逢五排十的集市贸易日,每年一度的铁器会吸引华北、东北、内蒙等多个省市的客商云集于此,开展盛大的贸易活动。丰台年画、剪刻、染纸等工艺均是传承五百多年的悠久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外,丰台还曾拥有“天一水会”这一古老的救火组织、二十四道花会的强大演出阵容、二月十九烧花船、七月十五放河灯等隆重的庙会民俗活动,可谓美景如画、众彩纷呈。几百年来,民间流传有“一京、二卫(天津卫)、三丰台”之说。
古丰台镇内有还乡河穿境,外有黑龙河绕城,风清水净,人杰地灵。明时有宝坻指挥使单良、玉田县正堂王大寿等廉吏济世;清代有辅佐康熙帝平定三番、退沙俄于雅克萨的两省总督刘兆麒;近代有1905年加入同盟会、领导滦州起义的早期民主主义革命家陈之骥等英烈人物;在武林界,有武林剑客唐维禄、燕侠褚广发等武学宗师;现代科技界有中科院院士王之卓、中国光学仪器先驱王世文、植物科学家齐兆生等科技先锋;文艺界有全国著名画家李昆璞、齐兆璠、王彦萍、武艺以及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凤云、影视明星卢碧云等艺坛名宿,风流人物,数不胜数。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丰台镇人民不畏强 暴、勇于抵抗,为捍卫国家主权做出了流血牺牲。1900年,丰台一带组建义和团、红灯照,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斗争。1938年10月,红枪会、大刀队在丰台城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丰台镇先后有近百名战士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宝贵生命。
而今的丰台镇,不仅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遗产,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博采众长、熔古铸今,逐渐打造成具有新时代气息的特色文化产业。
丰台镇作为千年古镇,古迹颇多,其中,著名的天尊阁就位于该镇中心区。天尊阁里供奉元始天尊、西天王母、紫微大帝诸仙,香火旺盛,相传有灵气护佑地方。该阁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丰台镇还保留了传统的木板年画和剪纸、皮影、染纸等工艺,并发展了多家木雕作坊。2005年,丰台镇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民间特色艺术之乡。
|